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首页 > 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人民政府(办公室)> 规划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946C/200602-00001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粮食局、物价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号:
生成日期: 2006-02-01 发布日期: 2006-02-01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946C/200602-00001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粮食局、物价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号:
生成日期: 2006-02-01
发布日期: 2006-02-01
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06-02-01 08:51 来源: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粮食局、物价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06年1月6日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全县人民扎实苦干、决战决胜的五年,更是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科学地制定“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共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委关于制定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制定《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规划基础及背景

(一)“十五”发展的回顾

“十五”以来,在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根本目标,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县人民实施“一主两翼”、“东向发展”和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十五”计划确定的重要经济指标和主要工作基本完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预计2005年生产总值可达到15亿,年均递增10.2%,高出“十五”计划3.2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能完成财政收入0.9亿元,年均递增7.3%,高出“十五”计划0.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30.5:35:34.5调整到2004年的29.1:37.1:33.8;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13.4%,工业主导地位开始凸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351”强龙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经济中介组织蓬勃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取得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较快发展。编制完成了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旅游总体规划,加大了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开发投入和宣传促销力度,被省政府命名为“旅游经济强县”,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徽菜之乡”称号。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五”期间黄山恒久链传动公司的异型链生产基地、立兴化工“1,3丙二醇”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启明星工程计划,农华生物农化基地、大鹏公司植物提取物等4个项目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后劲明显提升;西区开发全面启动,市级生态工业园区已获批准设立,编制了西区建设规划,龙川大道、祥云路路基工程进展顺利,为我县加快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亿元,超额完成“十五”确定的18亿元的目标。翚溪水库、城东水面工程、自来水厂净化工程、华龙公路、11万伏变电站、县乡农网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工,S215省道城区过境段、城市防洪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实施交通道路建设项目27个,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19公里,路网通达密度、等级公路较“九五”末分别增长25%、22%。东山公园、健身广场、江南第一学宫等文体休闲场所初步建成,适之街、扬之南路改造和城市亮化等市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推进。

——改革开放稳步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乡镇领导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县由17个乡镇184个村(居委会)撤并为11个乡镇80个村(社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利用境外资金780万美元,利用省外资金10.7亿元;预计2005年实现外贸出口700万美元,是“十五”计划的2.33倍。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十五”期间,全县共引进、开发、应用新技术成果57项,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项、市科技成果奖励11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5%,成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开发和环保工作继续加强,先后被授予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县、安徽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远远低于“十五”计划6‰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卫生、档案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年均递增8%,高出“十五”计划4个百分点和5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二)发展环境和机遇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世界经济形势总体看好,市场化、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为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拓宽了空间;随着“十一五”期间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东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将有望获得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激励和支持;长三角经济圈发展态势强劲,部分产业和资本加速溢出和向内地转移,特别是浙江为适应发展需要,作出了“腾笼换鸟”的重大决策,加速产业的升级和转移。这些都是我县在“十一五”期间,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我县自身发展看,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格局基本形成,民间资本积累有了较大的规模,实施和储备了一批成长性较好的项目,其中有2个工业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为“十一五”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我县还具有加快发展的资源特色优势和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人文优势。这些都为我县向上争取项目,争取投入,吸引外资,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西区尤其是市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打造了坚实的平台。同时,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机关效能建设,全县上下已形成了加快发展、奋力崛起、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这些都为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宏观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长三角及国际资本向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要求不断提高,对软环境、资源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等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我县实际看,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够强;二是经济总量偏小、活力不强、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低;四是资金、人才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大。同时,交通网络尚不健全,缺少与浙江相连的中高级公路也是重要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全民创业和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奋斗,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末基础上翻一番,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把我县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绩溪。

(二)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要到“十一五”期末调整为18:46:36;

“十一五”经济总量目标

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在“十五”期末基础上翻一番,到2010年达到30亿元以上;

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在“十五”期末基础上翻一番,到2010年达到1.8亿元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递增20%以上;

人民生活质量指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期末达到4400元,年均递增8 %左右;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 %,期末达到宣城市平均水平。

2)社会发展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0%;

高中普及率达85%以上;

80%以上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战略

围绕未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十一五”时期,必须因地制宜地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推进与东部地区的全方位无缝对接,促进绩溪与苏浙沪(尤其是浙江)间的资源置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加快推进“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独具优势的县域工业体系,积极发展山区效益农业,塑造具有绩溪特色的旅游品牌,在发挥优势、强化自身中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三、“十一五”发展方向和主要工作

(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

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意识,以提高综合竞争力,构建特色工业体系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主、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抓住技术进步、规模扩张、产业集聚等关键环节,“抓大、扶小、培新”,通过大力实施“载体工程、服务工程、外引工程、内强工程”,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壮大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力争扶持1-2个大型企业,争取5-10户企业进入省“861”行动计划,扶植10-20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培育3-5户高科技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9.6%以上,期末达到12亿元以上,财政贡献率达70%以上。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机械行业 链条制造业:引导链条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扩张速度,延伸产业链,重点抓好非标链条设备研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发展配套加工,推动产业集聚,扩大规模效应,打造全国最大的非标链研发、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围绕我省“861”行动计划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部署,加强汽车同步器齿套数控精密碾锻成型工艺及技术的研发,利用现有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现有转向器、变速箱、制动器等生产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丝绸行业 引导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恢复我县全国4A级优质白厂丝生产基地的地位;延伸产业链,发展真丝深加工、绢纺等关联企业和服装鞋帽等相关产业。

——轻工行业 成立行业协会,规范企业行为,实现合理、有序竞争;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精致布绒玩具生产规模,把我县打造成精致布绒玩具的出口加工基地;优化海峰印刷公司、胡氏宴酒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规模。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

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力争在医药、生物化工领域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我县丰富的植物资源,采取现代生物技术,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发竹叶黄酮、茶多酚等保健品和中成药制品;依靠科技进步,倡导绿色化工技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着力培植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瞄准国际生物农药发展方向和前沿产品,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道路,大力发展低毒、高效、安全的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

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创立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效益农业,大力实施“351”强龙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突破。一是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丝业公司、五峰园、登峰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成立茧丝绸等行业协会,建立起紧密型的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培育3家产值1亿元,5家产值5000万元,10家产值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20个以上,农村经纪人1000人以上。二是着力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挥区域特色,继续加大政策、技术、资金支持力度,扩大蚕桑、竹笋两用林、山核桃、名优茶、籽用瓜蒌和畜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抓好蜂产品、优质徽菜原材料等基地建设。 三是加大农产品创牌力度。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创牌力度。到2010年,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10个以上,新增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5个以上,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1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业收入的30%以上。

2、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变农村面貌

一是按照有利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原则,强化华阳镇作为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重点通过加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集聚企业、聚集人气,到“十一五”期末,使城区人口达到8万;同时加快建设上庄、长安、金沙、伏岭等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村级建设规划,重点抓好铁路、省道沿线、风景区周边及知名度较高的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和已纳入城市规划区的村镇的详规编制。建立和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乡村道路、安全饮用水等配套设施,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使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强化对劳务输出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面向经济发达地区,积极输出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愿有偿流转的有效方式,巩固提高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重点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部建设,三年内完成村部规范化建设。

  (三)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1、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坚持“两个依托”(即向南依托黄山旅游大市场,向东依托浙西生态旅游圈),打好“三张牌”(即生态牌、徽文化牌和名人故里牌),实施“四项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旅游特色景区培育工程、旅游服务体系打造工程和旅游资源管理整合工程),加快发展特色旅游,把绩溪打造成休闲度假的目的地。一是积极推进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全县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旅游开发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和规划建设关,加强对开发行为和过程的监督;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路子,形成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成立行业协会,统一品牌,形成整体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高起点编制与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相配套、相衔接的景区景点建设详规,促进全县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二是发挥人文生态优势,加快发展特色旅游。发挥徽文化核心区的优势,深入挖掘徽商、徽剧、徽菜等传统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与原徽州地区县市的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徽州文化”旅游圈,打响徽文化品牌;借助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平台,积极融入上海、杭州、黄山旅游圈,构建“名城(上海)、名湖(杭州)、名山(黄山)、名人(绩溪)”精品旅游线路。发挥地缘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呼应浙江临安市旅游西进战略,融入浙江生态旅游圈,积极发展以生态、“农家乐”旅游为重点休闲度假游。三是加快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开发旅游商品,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促进旅游经济多元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入境游客年递增10%,旅游外汇收入年递增15%;国内游客年增长18%,旅游收入年递增27.8%。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达4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亿元(其中外汇收入500万美元)。

2、加快发展服务业

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 、促进就业、方便生活、提高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涉农服务业建设,在一些农产品丰富且有一定规模、农民商品意识强的地方,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初步构建适合绩溪发展需要的涉农服务体系;突出发展社区服务等发展快、潜力大、增加就业机会多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到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年递增10%,期末达到1万人左右。

(四)合理规划经济社会空间布局,协调区域发展

1、合理规划中心城镇功能区

以华阳镇为中心,涵盖瀛洲、扬溪、临溪等乡镇,形成“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皖赣铁路以东至瀛洲区块,以龙川景区为中心,发展瀛洲旅游组团;涵盖扬溪区块,建设成游客集散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和县城农副产品供应中心;涵盖临溪区块,建设成县域工业经济中心、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民营经济创业中心和优质丰产蚕桑基地、高品位绿化大苗繁育基地。

2、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

工业功能区:以中心城镇为点,以S215省道为轴,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龙头,融合灵川工业小区、雄路工业小区,向南发展到临溪的工业经济带。同时,加快壮大上庄工业功能区。旅游产业功能区:加快形成以龙川景区为核心、上庄镇整体开发为重点的徽文化旅游功能区;加快形成以障山大峡谷为核心,涵盖小九华、江南第一关、清凉峰等景点的生态休闲度假功能区。效益农业功能区:重点是岭北的蚕桑和长毛兔养殖业,岭中的竹笋两用林、养蜂业和籽用瓜蒌,岭南的山核桃、绩溪小黄牛和优质徽菜原材料,形成初具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在华阳镇部分地区和瀛洲、扬溪等乡镇发展城郊农业,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平台

1、加快西区开发,建设绩溪新城

县城西区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是未来全县的行政、商业、工业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区。力争通过3-5年的艰苦奋斗,把西区初步建成为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稳定和谐的绩溪新城。一是按照县城西区的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标准,抓好新区县城总体规划及各功能区详规的编制工作;二是以申报省级生态工业集聚区为契机,积极争取省东向发展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快翚溪水库供水工程、22万伏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工业区“三通一平”。通过3-5年的努力,使工业区的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年引进工业企业5个以上,力争80%以上的新办企业落户工业区,到“十一五”期末上交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以上,成为我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适时启动工业园区二、三期工程,为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三是于2006年启动政务区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年后建成。龙川大道西侧商务区通过对外招商,三年建成具有绩溪特色的徽派建筑一条街。

2、繁荣和保护老城区

围绕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的步伐,打造文化、商住、休闲中心,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和徽派风貌的文化、商贸、休闲区。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完成东山公园建设;加强扬之河生态保护,开辟从杨柳村桥沿扬之河至雄路的景观生态大道;加快推进城市市政道路改造。与全县旅游规划相衔接,建设灵山--东山--瀛洲休闲区,展示“显山、露水、透绿、出新”的自然山水美。抓好一批精品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3、加强交通网络和水利支撑体系建设

以实现与浙江发达地区无缝对接为目标,大力实施“133工程”,建设开放型的交通网络。(133工程系指修建1条高速公路即扬千高速公路绩溪段;打通和完善3条出口道路:打通伏岭--清凉峰--临安的出口通道,改建坑口--伏岭--荆州出口通道公路,打通和阳至浙江仁里四级公路;积极实施300公里通村路硬化工程,实现境内所有行政村通油(水泥)路)。打通上庄至旌德江村公路。到2010年,全县通车里程达到820公里,公路密度达百平方公里72.8公里,形成集高中低等级路面于一体,多处与周边省市相通的公路网络;加快城区防洪工程和翚溪水库供水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适时启动城区上游扬溪源水库和大源河调水项目,实现城市用水安全可靠、工农业用水基本保障

(六)强化两大抓手,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扩大开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责任机制、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招商模式,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积极鼓励“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突出工业招商,充分挖掘资源、产业优势,加强项目包装和推介,着力引进龙头型和基地型企业,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主动融入苏浙沪,接轨长三角,积极引进企业、项目;加强招商项目的服务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优势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全方位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对外经济由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向集约型、劳动力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经济转变。到2010年,实现外贸出口2000万美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20亿元,外资2000万美元。

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工作重点的思路,营造“抓项目,促发展,增后劲”的氛围。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政策,重点研究我省东向发展战略对我县发展的影响,编制一批牵动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极力争取国家政策性项目在我县的布点;同时,加大对工业、农业、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实现通过项目引项目。“十一五”期间,累计新上工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50个,争取项目资金50亿元以上。

   (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打造生态绩溪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物质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鼓励和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循环率的生态项目,切实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严禁掠夺式开采。积极启动以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村活动,大力推广猪——沼——菜(渔、茶)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污染,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国策

建立生态监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启动实施《足球比分网,即时比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方案》,加大“三废”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加快新安江水源涵养功能区、登源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继续实行优生优育、少生快富政策,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补助制度,促进农村生育观念的转变。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国土和矿产资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八)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绩溪

1、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巩固提高“两基”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抓好高中和职业教育,创办1所中高等职业学院。适度调整教育布局,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抓住宣城市成为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重点城市的机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2、优化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农村文化阵地和文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重大疾病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理能力;积极争取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启动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到2010年80%以上的农村人口享有新型合作医疗;加强广播电视、通讯、新闻出版、党史、地方志和档案工作。

3、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和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高度关注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健全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加快劳务服务中介和输出基地建设,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市场化;以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为重心,走产业、科教、智力、信贷等开发式扶贫的道路,加快重点贫困乡(镇)村的脱贫进程。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地质灾害和灾害性天气预防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

 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保障

(一)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积极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牢牢把握“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民营经济准入条件,拓展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融资担保、行业指导等方面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全民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观念,树立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活力,推动民营企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掀起关心支持、参与加快发展的热潮。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做好普法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绩溪”活动;深入贯彻《信访条例》,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大对技防、物防的投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十一五”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推动、县乡联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切实加大规划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认识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使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统一全县人民的思想,强化机遇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用好现有人才,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规划主管部门要跟踪规划实施情况,加强规划预测监测。四是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把规划中的相关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绩效考核工作,推行绩效管理模式,整合督查考核力量,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作用的重要依据,推动“十一五”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